<pre id="zxzxz"><ruby id="zxzxz"></ruby></pre>

      <noframes id="zxzxz"><pre id="zxzxz"></pre>
      <pre id="zxzxz"></pre>

      <track id="zxzxz"><strike id="zxzxz"></strike></track>
      <address id="zxzxz"></address>

      <pre id="zxzxz"><ruby id="zxzxz"></ruby></pre>
        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記者調查

      隨州涉毒人員過萬 禁毒面臨嚴峻形勢

      時間:2014-06-25 11:17:15  來源: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  作者:記者 周波

                    全社會立即行動起來,打一場反毒品的全民戰爭

      記得幾年前,毒品二字對于隨州人來說就是電視、電影里的故事,遙遠得不可想象。而如今,不知不覺中,驚恐地感覺到毒品就在身邊,是那么的近,近得讓人不可想象。 

      記者在我市公安部門了解到,截止目前,全市登記在冊吸毒人員已達3400余人。按照國際上公認的看法:一般情況下,每個被發現的吸毒者周圍至少還隱藏著5到10名以上未被發現者。據此計算,隨州吸毒人員應在17000余人以上。有人算了一筆賬,若按每人平均吸毒50元,隨州每年僅消耗毒品在2億元以上,由此造成的身體摧殘、家庭社會危害,產生的暴力犯罪等,更是無法用金錢計算。

      近幾年來,雖然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毒品犯罪的打擊,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事實告訴我們,禁毒形勢依然嚴峻,禁毒工作任重而道遠。禁毒,需要在黨委政府主導下,形成各部門各盡職責的合力,齊抓共管,需要全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只有共同行動起來,宣傳其危害,深入和廣泛揭發、嚴厲打擊毒品犯罪,做到預防和懲治相結合的反毒品全民戰爭,才能讓毒魔無藏身之地。

       

      新型毒品成主要種類  以各種方式販賣到隨

         “隨州吸毒人員主要吸食海洛因、冰毒、K粉三種毒品,并以新型毒品冰毒、K粉居多,并形成各自的吸食圈。毒品都具有很強的成癮性,一旦染上,很難戒掉。”據禁毒民警介紹。

      據了解,冰毒的成分是甲基苯丙安及其衍生物,販賣者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種規格的片劑、丸劑,吸食后透支人體的能量,對內臟器官傷害很大。長期使用可導致永久性失眠,大腦機能破壞、心臟衰竭等,更有甚者會導致長期精神分裂癥,劑量稍大便會中毒死亡。吸食者有暴力攻擊傾向,易引發暴力攻擊、性侵害、搶劫等事件,成為社會治安隱患。冰毒吸食一次即可成癮。 “K粉”的化學名稱叫“氯胺酮”。 K粉能興奮心血管,吸食過量可致死,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賴性。吸食過量或長期吸食,可以對心、肺、神經都造成致命損傷,對中樞神經的損傷比冰毒還厲害。海洛因來源于鴉片,是嗎啡二乙酰的衍生物。使用初有快感,無法集中精神,會產生夢幻現象。過量使用造成急性中毒。具高度心理及生理依賴性,長期使用停藥后會發生戒斷癥等,一旦成癮極難戒治。

          “隨州目前尚無毒品制作窩點,主要是從浙江、廣東等外地販賣到隨州,隨州屬毒品低端市場。一般通過托運,隨車、隨身夾帶等各種方式販運,形成等級性、單線性、隱蔽性、多途徑性販賣,毒源難以抑制。”一位從警多年,對毒品犯罪較有研究的基層民警告訴記者。

      僅2013年,曾都公安分局通過多警鐘協同作戰、綜合運用信息化手段,現場破獲毒品交易案,特大販毒團伙案,省督販毒團伙案等案件。共打掉販毒團伙5個,刑拘販毒犯罪嫌疑人19名,治安處罰151名,強制戒毒24名,社區戒毒26名,繳獲各類毒品1150余克。

      2013年,全市破獲毒品案件47件,刑事拘留毒品犯罪嫌疑人76人。千克毒品案件4起,破獲毒品團伙案件7個,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2名。這些販毒人員既有隨州、本省人,又有河南、四川等外省人。查處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案件169件。查處違法人員173人。

      2014年1至6月,全市破獲毒品刑事案件31起,刑事拘留32人,種植罌粟案件30多起,收繳鏟除罌粟1千多株。

       

      最小吸毒者年僅13歲,青少年成高危人群

      “在我們查辦的吸毒案件中,年齡最小者為未成年人,年齡最大者為50多歲,而16歲至35歲為最多,男女吸毒比例為2:1—3:1。”據西城派出所鄭所長介紹,涉毒人群呈現出年輕者多,社會不良青年多,有錢的土豪多,男性比女性較多,鄉鎮無業混跡城區的人員多等現象。

      2014年4月1日,西城派出所民警在街頭發現一名22歲男子精神恍惚,經詢問,其交待在出租屋吸食冰毒事實,經毒品尿液檢測甲基苯丙胺呈陽性。4月25日,該所民警在解放路某賓館出警時,現場發現一男一女精神恍惚,經查發現38歲的某男與26歲的某女均為吸毒者,經毒品尿液檢測甲基安非他明結果呈陽性,兩人供述吸毒違法事實。5月18日,該所民警在草店子某客房內查獲一名18歲女性吸毒者,據查,此人于2013年12月曾因吸毒被公安部門處罰并責令社區戒毒三年,后被送湖北女子戒毒所接受強制隔離戒毒。5月1日,該所民警根據線索,在棉紡生活區抓獲一名27歲吸毒者,自己交待吸食冰毒違法事實。該所民警幾乎脫口就能說出最近發生的幾起涉毒案件。據介紹,僅今年,西城派出所給予拘留等處理的違法人員40多人中,涉毒人員達一半以上。

      “以前,我們曾一次抓獲幾十聚眾吸毒人員男女,均為年輕人,以致警力不夠向兄弟派出所求援,一次性處罰40多人。當時整理材料,將打印機都用壞了,案卷材料有幾尺高。”該所一位民警記憶猶新地回憶道。他說,隨州吸毒人群的低齡化趨勢明顯,青少年成吸毒的高危人群,發現的最小的吸毒者僅13、4歲。

      多位辦案民警和市民告訴記者,青少年迅速成為吸毒高危人群,主要是這些青少年,缺乏對毒品危害性的認識,因好奇、好玩,以什么都要嘗試一下的心態而吸毒。同學聚會、朋友過生等,讓大家嘗鮮毒品,但一次上癮,悔之晚矣。隨州一些有錢的老板把請食毒品作為對客人、朋友的最好款待。把以毒品待客變為時尚,形成無毒不成“禮”的風氣,一些在校學生、公務員都加入到吸毒的隊伍中,以致毒品尤其是在年輕人群中蔓延。

      其實每個吸毒的人都想戒,可就是抵擋不住毒品的誘惑,加上踏上這條船后交的朋友便全是毒友了,以前的沒有吸毒的朋友就會因種種原因斷交。就是從戒毒所出來,因毒品本身的誘惑、毒友的影響、社會的歧視壓力、自卑的心理狀態、孤獨寂寞的環境,若在加上沒有毅力又沒有工作,就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想不吸毒都很難,勞教的很苦,那么多人經過勞教甚至幾次都依然戒不了,就可想而知戒毒之難了。一位年輕吸毒者的自白。

      2013年,全市共查處毒品行政違法(吸毒)案件919起,查獲毒品行政違法人員1106人。2014年1至6月,全市查處涉毒人員413人,25歲以下涉毒青少年達145人。

       

      毒品蔓延成社會化問題  涉毒案件增多危害嚴重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物欲的失控導致精神生活的空虛,為毒品的泛濫提供了溫床,滋生系列社會危害。從吸毒的職業劃分來看,過去吸毒人員主要是社會無業青年,現在則開始向商人、學生和公務員擴散。據警方統計,吸販毒違法犯罪是暴力犯罪、侵財犯罪、有組織犯罪的溫床,在這類案件中吸毒人員比例高達80%。

      據一位長期在基層的辦案民警介紹,毒品已造成嚴重社會問題,因吸毒導致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導致人神經的等案列屢見。僅自己知道的發生在隨州城區因吸毒過量致死,自殺致死達5人之多。發生的一些治安案件、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案件也多涉毒,毒品成很多案件誘因。

      曾經辦無數涉毒案件的包警官向記者介紹了兩個自己印象較深的典型案例。隨州城區年僅40歲左右的張某,曾擁有千萬資產,因染上毒癮,加之又吸又賭,雖已強制戒毒幾次,但千萬家產敗光,妻子與其離婚,F在除了有毒癮外,其他一無所有。目前,這個曾是千萬資產的老板流落街頭,靠收廢品度日。他白天光著背,穿著雨靴,拉個板車到處收撿酒瓶子等廢舊物品,賣后拿著錢就去吸毒,錢不夠還到處找人借。今年6月,一位30歲左右的安居男青年,因吸毒被強制戒毒數月后回家,先一天從襄樊戒毒所出來,就到姐姐家拿了500元去吸毒,第二天就因吸毒致死。

      包警官說,由于長期與他們打交道,自己只要從賓館走一趟,就知道那個房間有人吸毒,而且吸什么樣的毒,自己憑氣味能確定個八九不離十。多年的辦案經歷,看到吸毒把身體吸垮的多、把事業吸垮的人多,把自己吸神經的人多,看著他們因毒致貧,因毒身心受到摧殘,因毒產生系列社會問題,心很痛,希望全社會給予關注,共同行動起來反擊毒品犯罪。

      吸毒開車,毒癮可能隨時發作、神志失常,后果不堪設想。記者獲悉,沿河大道曾發生一起保時捷車突然狂奔,與多車發生撞擊后,撞上路邊設施才致停的案件,后經民警了解,因駕駛員吸毒產生幻覺,認為有人追殺,便一路狂奔導致事故發生,所幸無人員傷亡。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州“毒駕”案發案率呈上升趨勢,幾乎每月都會查處。由于檢測手段缺乏、相關法律空白,致使對毒駕的預防和處罰均處于滯后狀態。今年,我市交警部門在排查出近300名涉毒駕駛員的基礎上,又新查出97名涉毒駕駛員,已先后對近百名吸毒人員申辦駕照“說不”。1-6月發生的交通事故有多起系“毒駕”所致。

      2014年1至6月,全市除涉毒刑事案件31起外,行政處理案件41起,處罰36人。據了解,正常行政處罰案件,80%與涉毒有關。

       

      社區戒毒康復中心  功能匱乏形同虛設

      記者在連續走訪了城區內幾個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得知,市內社區于去年開始均掛有社區戒毒康復中心的牌子,每個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均配有以社區民警、治保干部為主的戒毒康復中心工作人員。有的社區是主要領導參與,一般由2到3人組成。但目前,社區戒毒主要功能僅為跟蹤了解、信息反饋和幫教,對戒毒康復作用甚微。

      “社區戒毒康復中心雖早已掛牌,但由于沒有專業用房、沒有專業人員、沒有專業設備設施,戒毒康復只能是空談。加之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工作的社區民警、社區干部人員均為兼職,都有其他工作要做,有的干部甚至連什么是毒品都不知道,如何做其工作?目前,僅能根據有關要求了解一下情況,通知聯系,發放一下宣傳資料。有些吸毒人員為逃避聯系,經常換電話號,致無法聯系。有的為應付,干脆說早沒吸了,讓你無法掌握實情。社區戒毒康復中心作用不大,近同虛設。”一位社區干部坦言。

      記者在走訪中,唯一聽到一個好消息,就是飛來土社區鄭主任的介紹:飛來土社區3名涉毒人員,除一人無法聯系外,其余兩個20歲左右涉毒不深的小青年,通過幫教,在其父母的配合下,已成功戒毒,并已上班。她說,但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僅能提供幫教,有些居民主動要求尿檢,我們都無法滿足。

      記者了解到的草店子、文峰、飛來土、雙龍寺四個社區吸毒在冊人數分別為:4人、12人、3人、45人,其中有2人因吸毒已死亡,多人為戶口空掛無法聯系,多人只能與其父母親屬聯系,只有極少數能直接聯系溝通。一般僅限于通過電話詢問,了解其現狀。

      一位資深民警對記者說,吸毒人員想戒毒,一般來說生理上脫毒3-6個月即可,但是心理上的脫毒卻很難很難。尤其每個吸毒者都有自己的人際圈,自己不想吸,別人也會影響導致他吸毒。若果離開自己的交際圈,又很孤獨,不離開這個交際圈,環境造成他不可能不吸毒,幾年來,我沒看到一個戒毒成功的。

      戒毒如此之難,戒毒沒有靈丹妙藥。社區戒毒康復中心只有具有專業設施,專業醫療、教育、心理健康服務等方面專業知識的專業人士,并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參與禁毒幫教,才有可能發揮其作用。

      2013年全市對107人進行強制隔離戒毒。2014年1至6月,全市查處涉毒人員413人,社區戒毒115人,強制戒毒74人。截止目前,全市共設立社區戒毒康復中心46個,其中曾都設立38個;廣水設立試點6個;隨縣設立試點2個。

       

      僅靠公安單打獨斗   難撐禁毒工作大局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2013年我市在全省緝毒執法考核,吸毒人員動態管控,毒品案件信息管理等工作中,名次靠前,多家單位和個人受到表彰,成績取得來之不易,但并不表明我市禁毒工作得到好轉。

      記者從禁毒部門了解到,當前我市禁毒工作面臨吸毒人員眾多,販毒活動猖獗、娛樂行業涉毒問題嚴重、市民禁毒意識薄弱、禁毒社會機制機構缺乏、禁毒人力和經費保障等諸多問題。

      “從理論和實踐上講,戒毒成功率一般在10%以下,只要吸毒人員新增速度高于10%,毒品市場就越來越大,打擊販毒就會出現越打越多的困境。” 一位基層禁毒民警憂心坦言。“我們雖奮力拼搏,禁毒取得一些戰績,但不敢引以自豪,因我們所做不足以逆轉毒品泛濫的趨勢。”

      毒品的危害是巨大的,吸毒是社會的瘟疫,使社會風氣惡化,道德降低,引發治安刑事案件,毒品犯罪和黑社會、暴力、賭博、色情等犯罪行業總是緊密聯系的,毒害著處于社會中堅的青壯年,毒害著下一代,帶來巨大的社會問題。面臨不但嚴峻的禁毒形勢,如何有效抑制?

      “禁毒光依靠打擊是不行的。首先政府部門的領導自身要提高對毒品的認識,在工作上要高度重視,要廣泛發動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加大協調各部門力量,齊抓共管,形成該宣傳的要宣傳到位,該打擊的要嚴厲打擊,該矯正的矯正好,該輔導的要輔導好。只有部門之間建立工作機制,形成拳頭一致聯動,才能有效抑制毒品犯罪”。一位基層民警對記者說道。

      “禁毒除了打擊毒品犯罪外,最重要的是加強宣傳教育,預防吸毒。隨州市民禁毒意識還比較薄弱。所以要從根本上消除毒品危害,最主要的還是要加強全民禁毒的意識,大家都防范毒品,毒品才沒有生存的土壤。”曾都禁毒大隊的一位負責人說。

       禁毒工作范圍廣、層面多、職責重,僅靠公安部門單打獨斗,已經難以適應當前毒情的發展變化。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一些市民和民警建言到:按照禁毒法規定,鄉鎮級人民政府是社區戒毒的執行機關,應實質性開展社區禁毒工作;吸毒者是違法者,也是藥物成癮的病人,衛生部門在戒毒方面同樣負有職責,應建立戒毒醫療機構等;工商、文化部門是娛樂行業的進出口審核單位,對娛樂行業負有監管義務,對涉毒應當取締的,必須嚴格取締和吊銷證照;教育部門對于吸毒預防教育有很大優勢和職責,應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進行毒品預防教育;宣傳部門,也應加大涉毒方面的宣傳輿論引導;法制部門,應從大力打擊涉毒犯罪行為的角度,支持公安部門,維護公安部門打擊涉毒違法的權威性和力度。多數市民將涉毒打擊的矛頭指向娛樂場所,要求各職能部門對娛樂場所經營嚴格管理,一旦出現違規違法給予嚴厲處罰。只有真正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禁毒工作格局才能應對毒品泛濫的嚴峻形勢。

      (編輯  周波)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隨州遠古棋“復活”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
      隨州遠古棋“復活”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州“仙人棋”巖畫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
      隨州雞血玉藝術品鑒賞
      隨州雞血玉藝術品鑒賞
      首個純“根味”文旅莊園開放酬賓
      首個純“根味”文旅莊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隨州編鐘報社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技術支持:清華網絡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主辦單位: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
      新聞熱線:0722-7117922 廣告、服務熱線QQ:1254373707
      舉報電話:0722-7117922 舉報郵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本站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09003029號-8 技術支持:隨州清華網絡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192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