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zxzxz"><ruby id="zxzxz"></ruby></pre>

      <noframes id="zxzxz"><pre id="zxzxz"></pre>
      <pre id="zxzxz"></pre>

      <track id="zxzxz"><strike id="zxzxz"></strike></track>
      <address id="zxzxz"></address>

      <pre id="zxzxz"><ruby id="zxzxz"></ruby></pre>
        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記者調查

      源于隨州的《西游記》又 “被韓國”了?

      時間:2014-08-12 17:11:11  來源: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  作者:記者 梁紅玲

       

      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訊  近期,因隨州召開“西游起源文化研討會”之際,一則“韓國專家聲稱《西游記》起源韓國”的新聞在網絡上熱炒。記者上網瀏覽時看到,這篇名為《韓國歐巴又發話:西游神話是我的》的網帖在多個網站流傳,點擊量已達到一千七百多萬次。怎么起源于桐柏山的《西游記》又“被韓國”了?記者就此進行了查閱和求證。

       

      網絡熱傳《西游記》源于韓國

       

           在隨州召開的 “西游起源文化研討會” ,為期兩天,會議旨在對“隨州為西游神話故事起源地”的說法進行更深刻的討論,以論證隨州為西游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不知道怎么的,這個論點據說為韓國某些學者所質疑。據悉,一篇內容為“日前,韓國神話文化研究院秘書長的金姓教授在其官網上發表聲明指出:經過韓國學者長期以來不懈的論證,確認西游神話故事的起源是韓國無疑”的帖子在網上瘋傳。

      通過搜索網站,記者看到此帖,個中還提供了所謂“《西游記》起源于韓國”的證據:韓國順道寺完好地保存著著三藏法師取經帶回來的經書。同時,如今韓國的智異山故事被稱為“花果山”,民間還流傳著智異山上住著神猴的傳說,這些都與《西游記》的情節一致。

      進一步搜索,記者看到,早在2009年,也有一篇所謂韓國教授宣稱孫悟空是起源于韓國的文章,在網上廣泛傳播。那雖然是一篇國內個人博客文章,但里面卻有“最近韓國某教授指出”,由此引發了一輪爭議。

      《西游記》與隨州桐柏山不可分離的淵源

         
      眾所周知,著者為吳承恩的《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如果《西游記》在中國本土和海外被多次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那么,隨州和《西游記》有著怎樣的淵源呢?
         
      記者查閱相關的資料后了解到,在隨州和河南交界處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名叫桐柏山!段饔斡洝放c桐柏山有著非同尋常的淵源。其反映的宗教架構、運用的主要人物原型以及方言和地名都與桐柏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首先史料記載原著作者吳承恩在河南新野縣(桐柏山的鄰縣)做個知縣,期間,他多次到桐柏山進行考察。隨州學人明麗在清乾隆十九年的《新野縣志》里發現,對吳承恩的記載有七處之多,特別是,這部志書收錄有吳承恩的《水利儀》。由此部志書中得知,吳承恩確實曾在新野任過知縣,且在此多有政績,如:增修行臺察院、儒學,建尊經閣、興筑陂堰,因此在他離任時,民塞道垂泣送之,獲得新野祀名宦祠的殊榮。據野史記載,他好騎驢四游,查民尋怪,經施庵演猴藝,過棘陽拜先賢,達桐柏訪巫支祁觀水簾洞…… 所有這一切,為他日后創作《西游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所以說,桐柏山是吳承恩創作《西游記》的源泉地。
         
      曾經有人認為,這個吳承恩與《西游記》作者并非同一人。對此問題學術界各有說法,有待進一步論證。但《西游記》大量運用了桐柏上地區的風物,如:宗教架構、地名、方言等,這些事實說明,《西游記》確實與桐柏山有著非同尋常的淵源。應該說,正是桐柏山文化催生了《西游記》這朵藝術奇葩。
      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文新認為,學術界有關西游文化起源的諸多說法可歸為兩類。其一,認為西游文化起源于隨州,主要依據為《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曾任新野縣令,傳說中的淮水水神巫支祁為《西游記》小說核心人物孫悟空原型。另一種說法認為,隨州為西游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無論哪種說法,隨州與西游文化都有著極深淵源,隨州的西游神話世界是西游文化當仁不讓的最佳承載體。
      對于西游起源問題,學術界也有不同的聲音,與會專家徐習軍說,西游地望、民俗、小說語言等均有淮河文化基因,淮河文化孕育了《西游記》。

       

      “被韓國化”的背后是文化弱勢

          網上瘋傳的這篇帖子,不僅否定了稀有文化起源與隨州,也否定了稀有文化起源與中國,對這種現象我們一個做兩面分析,如果真有一個韓國教授如此認為,那么這背后反應的就如網友吐槽的一樣是文化的弱勢。

      網友“禿嚕在網上發帖道,中韓是鄰邦,我等沒處理過國家大事,不懂啥叫鄰邦,可脫胎農業社會的大多國人知道啥叫鄰居。最愛攀比的是鄰居,鄰居住的近,容易形成直觀感受,越是差距不大,越容易拿來比較。中國屢屢被韓國拿來比較,就說明雙方差距不大,有比較的維度。網友“利劍”的發帖一語中的:中國國粹屢屢“被韓國,背后的必然正是我們的文化弱勢。面對《西游記》源于韓國,我們犯不著斗氣,得想明白背后的癥結是什么。

      我市學者王文虎在“西游起源文化研討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到:“對于西游文化,我們要持有包容的心態,西游文化起源于隨州,但全國都可以是《西游記》的素材。”記者認為,也許“被韓國化”不是壞事,而是好事,說明隨州文化具有強大的優勢,不僅迷倒了中國人,還吸引了外國人。那么,我們如何把文化優勢換轉為旅游優勢?這值得深思。

       

       

      鏈接:

      近年來,中國文化一再“被韓國”。有媒體總結過中國文化的幾大“被韓國”經典案例,具體如下:

       

      1、中國神話“被韓國”

      2007年,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主張,《山海經》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風伯等東夷系的神均在高句麗古墓壁畫中出現,很多神話傳說都是源自韓國。

       

      2、中國名人“被韓國”

      有消息稱,韓國學者打算將幾百年歷史的傳統祭孔大典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韓國學者認為孔子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后代。同樣被歸入“韓國籍”的還有西施、李白和李時珍。

       

      3、 中國道教“被韓國”

      韓國漢城大學的一名歷史學教授曾聲稱,道教鼻祖張道陵是真真正正的韓國人。他認為春秋時期的韓國即為古代移居到中國的朝鮮人所建立的政權,而張道陵是張良的8代孫,并且張良在跟隨劉邦創立漢朝之前恰恰就是韓國人。

       

      4、中國漢字“被韓國”

      2006年,韓國漢城大學歷史教授樸正秀說,他認為是朝鮮民族最先發明了漢字。他將建議韓國政府向聯合國申請漢字為世界文化遺產。

       

      5、中國節日“被韓國”

      2005年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6、中國發明“被韓國”

      不久前,韓國人聲稱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發明的祖先。中國的渾天儀,也被印到了最新版的一萬元韓幣的背面,成了韓國人的專利,甚至連“豆漿的發源地”也挪移到韓國了。

       

      7、中醫“被韓國”

      作為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地區,在1986年之前,韓國的醫療體系從未有“韓醫”一說。朝鮮的許浚通過參考大量中國古醫書于1596年編纂了一部《東醫寶鑒》。前不久,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的該書初刊本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但該書95%的內容均輯錄自中醫著作,并非原創。

      8、中國風水“被韓國”

      2003年開始,韓國對“中國風水”進行了重新梳理,還將其列為韓國國家遺產名錄和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編輯 周波)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隨州遠古棋“復活”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
      隨州遠古棋“復活”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州“仙人棋”巖畫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
      隨州雞血玉藝術品鑒賞
      隨州雞血玉藝術品鑒賞
      首個純“根味”文旅莊園開放酬賓
      首個純“根味”文旅莊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隨州編鐘報社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技術支持:清華網絡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主辦單位: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
      新聞熱線:0722-7117922 廣告、服務熱線QQ:1254373707
      舉報電話:0722-7117922 舉報郵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本站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09003029號-8 技術支持:隨州清華網絡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1923號